因地制宜整治農村人居環境 建設煙臺美麗鄉村
膠東在線6月29日訊(記者 于虹萱)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十九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農村愈發成為美麗宜居鄉村。近期,煙臺市正式對外發布《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在6月25日“網上民聲嘉賓訪談”市農業農村局專題直播節目中,一些網友反映的農村環境整治問題得到了現場嘉賓的針對性回復。
因地制宜 維護鄉村環境
北方農村常與瓦房、柴草、土炕等息息相關。有網友反映,為了迎接新農村文明建設檢查,政府要求農村住宅周邊不得堆放柴草,而是統一運送到遠離村莊的集中堆放點,以此加強衛生整治,而在農村居住的老人,每天三頓飯就要從遠處背柴草回家,“不得堆放柴草”的規定未免有些不太實際。
“農村住宅周邊不得堆放柴草”的規定為何設立?據董仁浩講述,一方面,解決農村公共空間里的柴草亂堆亂放,有利于村莊街巷干凈整潔、環境美化,提升觀賞性;另一方面,房屋周圍大量柴草的堆積,存在安全和衛生的雙重隱患。
面對老年人無力從堆放點搬運柴草的實際情況,董仁浩闡釋說:“要從老百姓的生活習慣、村莊的村形、區位出發,比如村莊是平原村還是山區村,就要分別通盤考慮。如果說集中堆放點遠了,老百姓不方便,也可以在自己的平房頂上、平臺上堆放;如果說家里只有孤寡老人了,就是不便利,也可以在家門口把柴草規整一下。”在此過程中,村組織要積極發揮作用,以人為本,尤其要關愛、關心老年人;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同時,市委副秘書長、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尹鵬強調:“只要不是亂堆亂放,都是可以放的。”尹鵬舉例在督查時遇到的實際情況說,有些村民家里的柴草擺放得既規矩又整齊,像藝術品一樣賞心悅目,但有些村民堆放的柴草十分凌亂,甚至擋住了道路,而柴草整治的主要對象就是后者。“另外,解決柴草亂堆亂放的問題,還要推進清潔能源的使用。”尹鵬說。
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久戰
老百姓對人居環境的高要求,是出于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然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網友反映,2021年春節前,鎮政府大力整治村里的環境衛生,幾乎是從根本上清理了存在幾十年的垃圾圍村問題。然而僅僅三個月時間后,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問題又卷土重來,讓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像一陣旋風,強烈但卻短暫。
董仁浩在節目中說,目前,村里的垃圾往村外丟、往城外扔的現象在個別農村地區不同程度地發生。“現在,我們暗訪整治的重點也是盯著這個問題,我們更注重向村外周邊延伸的環境衛生,把村內和村外一起檢查,擴大檢查的范圍,也會把這些問題逐步地解決。”
此外,董仁浩還提到:“人均環境整治和城鄉環衛一體化這項工作是同步推進的,市里今年又部署了城鄉環衛一體化的工作,包括垃圾箱的設列、保潔員隊伍和垃圾的清運治理等等。現在這項工作我們已經開始開展了,通過建立、完善各項制度和考核辦法,希望把這項工作不斷地、持久地堅持下去。”
鄉村振興戰略和城鄉一體化的協同發展,需要不斷幫助農民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而生態環境保護更是鄉村振興的保障。因地制宜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才能建設好美麗宜居的煙臺鄉村,才能促進煙臺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鄉村振興和城鄉一體化的協同發展。
復審:宋君
終審:孫玲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