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3月23日訊(記者 欒雪)為紓解兒童青少年在疫情防控期間產生的焦慮煩躁情緒,提高青少年心理調適能力,煙臺毓璜頂醫院通過公益直播課給兒童青少年的上了一堂全力抗疫,迎接春暖花開的心理課。
煙臺毓璜頂醫院兒童保健門診主任介紹,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生活不便、身體健康受到威脅,更會讓人產生恐慌焦慮、孤獨失落等心理危機應激反應。
“宅”心情,合理宣泄情緒
有些孩子可能會表現出害怕、恐慌、擔心、生氣、煩躁、發脾氣;有的孩子可能會花大量時間看疫情的相關新聞,反復跟家人討論;而有的孩子可能表現為話少、狀態消極,食欲差、睡眠差等。
特殊時期,很多父母也處于應激狀態。家長需要先覺察和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這樣才能有效關愛孩子。孩子出現煩躁情緒時,父母需要反復耐心傾聽,告訴他這段時間確實艱難,煩躁是正常反應;如果父母不能耐心傾聽,而是急于去反駁、講道理甚至訓斥,這樣只會升級孩子的負面情緒。
最大可能保證日常活動規律
疫情期間,家庭中的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都發生了改變。首先,居家隔離,對所有家庭所有人都是挑戰和壓力。“家庭中的成年人要以孩子能夠理解、接受的方式幫助他們適應疫情帶來的日常生活的變化,幫助他們處理情緒情感、控制行為。”劉秀梅表示
盡可能地讓孩子參與到制定新的適應疫情的日常生活規則(不能外出、全天候居家)和日常規律(保持往常的飲食、睡眠,有規律地安排在家玩耍、游戲、閱讀、學習。成年人以身作則(洗手、消毒,按時吃飯、睡覺)。盡量保持日常生活規律持續的穩定。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給家庭提供了彼此陪伴的機會。父母現在有充分的時間在家陪伴孩子、享受天倫之樂。父母和孩子一起游戲、運動、閱讀、看電影電視、玩游戲、做飯、學習,最好能夠找到共同感興趣、能夠互動的活動。
通過這次公益直播課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引導市民正確認識心理行為問題,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倡導健康生活,,學會調適情緒困擾與心理壓力,培養良好社會心態。,為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實的心理保障。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