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3月12日訊(通訊員 李偉) 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即將來臨。近日,海陽市場監管局公布2020年我市十大消費投訴熱點,提醒市民注意規避消費陷阱。記者了解到,2020年,市場監管局消費者投訴服務中心共受理12345政務服務熱線、全國12315平臺及89000民生服務中心投訴舉報3900余起,受理消費者日常咨詢服務1600余起,處結率為100%,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0余萬元。
此次公布的十大消費投訴熱點涉及日用百貨、保健品、家用汽車、預付式消費、網購、價格、農資等領域,具體表現為:1、服裝鞋類部分商家重銷售輕服務,遇衣服縮水、鞋子開裂等質量問題,不嚴格履行“三包”服務從而引發糾紛;2、一些商家抓住老年人渴望健康、專業辨別能力差的弱點,通過“名師”講座、免費體驗、贈送禮品等手段,夸大保健品功效,讓老年人花大價錢上當受騙;3、有的家用電器維修商故意不如實填寫或少寫維修記錄,以此逃避“經修理兩次仍不能正常使用需更換新機”的責任;4、購買家用汽車強制搭售商業保險、加價銷售緊俏車輛;5、健身、餐飲、洗車、美容等服務行業預付式消費糾紛頻發,以免費體驗、高額折扣優惠等為誘餌吸引消費者辦理預付卡,霸王條款限制消費者權利,導致退卡難;6、手機出現性能故障等質量問題時,部分經營者“三包”責任履行不到位;7、網購消費糾紛主要集中在商品涉嫌質量問題時,商家拖延或拒絕退款;8、疫情期間部分不法商家趁機哄抬口罩等防疫物資價格,個別經營者售賣“三無”、假冒偽劣口罩,罔顧消費者生命安全;9、物業管理領域亂收費問題突出,有違反相關規定,隨意收取裝修抵押金、垃圾清運費,隨意提高電費、水費和車位管理費的情況;10、部分非法農資經營者采取“游擊”形式,在農資銷售季節,打著“廠家直銷”“惠民折扣”等幌子,通過發放小禮品、吃飯、會銷等方式銷售劣質肥料,待農民發現問題進行投訴時,這些經營者早已不知所蹤。
“今年,我們將充分利用媒體、群眾、社會組織等力量加強對市場監管的反饋功能,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對消費者關注度高、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加大檢查頻次,對性質嚴重、社會影響大的典型案例進行曝光,增強市場監管的影響力和震懾力。”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希望廣大消費者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進來,共同維護健康誠信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