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永樂大典》的回歸和再造”煙臺巡展啟幕,由國家圖書館珍藏的《永樂大典》(嘉靖副本)首次在煙臺亮相。這一次,煙臺市民終于得以近距離見證、感受這部曠世典籍的編纂、評述以及回歸和再造的艱辛歷程。在為期一個月的展覽里,觀展熱潮頻頻涌現,超七十萬人通過線上線下與經典古籍進行了“對話”。

這是一場全城閱讀的文化盛宴


《永樂大典》編纂于明朝永樂年間,匯集了先秦至明永樂時期的七八千種書籍,涵蓋歷史、地理、文學、哲學等各個領域,成書時共11095冊,共約3.7億字,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記載。這部曠世宏編“合古今而集大成”,規模遠超前代所有類書,素有“典籍淵藪”和“佚書寶庫”之美譽。但其在時代更迭中歷經劫難,而后不斷回歸、重現光明,這也是巡展取名“珠還合浦 歷劫重光”八個字的原因。本次展覽設置“大典猶看永樂傳”“合古今而集大成”“久閱滄桑惜弗全”“遂使已湮得再顯”“珠還影歸惠學林”五個單元,集中展示了70冊源自《永樂大典》(嘉靖副本)典籍,以珍貴文獻、實物模型相結合的形式,全面系統展示了《永樂大典》前世今生的故事,營造了一場跨越600年的文化閱讀之旅。

這是一次有關煙臺的歷史溯源


《永樂大典》與煙臺淵源頗深。自春秋戰國以來,煙臺就地處中國南北航運要道,作為東方海上交流的重要口岸,成為中國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等地的文化紐帶,《永樂大典》也不吝筆墨地記錄了很多煙臺的歷史故事。本次巡展特別展示了記載隋煬帝時期煙臺行政區劃變更的“唐”字冊、體現唐代煙臺作為朝鮮半島交通要道的“遼”字冊等有關古代煙臺地區的歷史內容,讓觀眾在史書中追溯煙臺歷史源流的同時,尋找到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如今,煙臺也在為《永樂大典》的“珠還合浦”而出力,倒數第二冊收錄回歸的“門”字冊就是在煙臺萊州發現,里面收錄了很多精美的古代紋樣,對如今的中國古代建筑設計、中國傳統紋樣研究,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這是一次七十萬人參與的文化續脈


以《永樂大典》煙臺巡展為契機,煙臺全市線上線下開展系列配套活動,讓更多人“燃”起心中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作為煙臺市全民閱讀和古籍保護的主陣地,煙臺圖書館特別策劃、精心組織了“古籍拓印體驗”“古籍鑒寶”等19場配套活動,讓市民親手觸摸經典,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深入講解典籍背后故事與知識體系,讓更多人了解了《永樂大典》的深厚內涵,為大眾了解珍貴典籍文獻的價值和歷史意義提供了更多維度……

自開展以來,除自行預約參觀的市民群眾,更有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集體預約,總參觀人數超2000人、團隊近百個,線上線下覆蓋受眾達七十萬人次,進一步拉近了中華優秀典籍與廣大群眾的距離。珠還合浦,歷劫重光;泱泱華夏,文明璀璨!队罉反蟮洹窡熍_巡展首次將國寶級古籍文獻引進,成功展示了典籍里的煙臺故事,讓更多人了解到煙臺獨特的歷史文化和魅力,進一步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永恒魅力,激發和堅定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強化守護國家文化寶藏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