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于3月19日(星期三)上午舉行“三核引領 煙臺擔當”主題系列第十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正功;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發展科科長劉悅敬;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綠色發展推進科科長鄭書河;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數據產業推進科科長趙智強介紹情況,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科副科長,二級主任科員劉曉云主持。

主持人: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
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
本場是“三核引領 煙臺擔當”主題系列第十場新聞發布會。主要向大家介紹煙臺市加快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出席本場發布會的發布人,他們是: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正功先生;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發展科科長劉悅敬先生;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綠色發展推進科科長鄭書河先生;煙臺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數據產業推進科科長趙智強先生。
下面,請張正功副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張正功: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全市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有關情況。去年以來,全市工信系統緊跟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錨定“先進制造業強市”目標,聚力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堅持抓鏈條強集群、抓項目擴增量、抓融合促轉型、抓服務優生態,保持定力,承壓奮進,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邁上萬億臺階,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持續鞏固。
一、工業發展質效穩中有進。高位部署推動。召開全市新型工業化推進會議,印發《實施六大行動聚力鏈式發展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在全市樹牢大抓工業鮮明導向。加強調度監測。及時研判分析工業運行態勢和行業發展趨勢,逐月監測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2024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高于全國、全省3.2、0.7個百分點;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5%,利潤總額673.1億元、居全省首位。堅持精準幫扶。組織固鏈服務專員在鏈上集聚,開展精準走訪、精準服務,依托“9+39”機制,走訪鏈上企業1051家,化解企業訴求887件,有力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
二、產業鏈群能級持續躍升。加快產業集聚。以鏈式思維引領產業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集群化水平。2024年,六大千億級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2.6%,占到規上工業的83.2%。青煙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福山新能源商用車零部件產業獲評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個產業入選省級特色產業集群、累計達到11個。構建垂直生態。建立完善產業鏈服務推進工作機制,持續推進“四鏈”深度融合,16條產業鏈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604個、年內完成投資1513億元,舉辦融鏈固鏈對接活動430場,引進落地高層次科創平臺116個。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一期、萬華新材料低碳產業園一期、濰柴弗迪新能源動力產業園一期相繼建成投產。加力技改提級。印發《煙臺市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44個項目獲得省級資金支持,數量和金額均居全省第1。100個投資過億元市級重點技改項目完成投資260億元,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三、優質企業規模加速壯大。倍增企業勇打頭陣。召開全市先進制造業企業倍增發展推進大會,兌現倍增企業獎勵政策1.8億元,在全社會營造了“大抓工業、扶強企業”的濃厚氛圍。2024年,252家倍增培育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5.4%,65家企業產值增速超過20%。梯度培育成效顯著。構建雙輪驅動培育路徑,堅定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新增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7家,新認定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66家、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578家、瞪羚企業120家。創新動能充分激發。山東省微納制造創新中心正式獲批國家微納制造創新中心,實現我市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零”的突破。新增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2家,163個技術創新項目入選山東省技術創新項目,帶動產生新技術267項、新產品182個、新工藝201項。
四、數字轉型賦能勢頭強勁。做優法治保障,在全省率先啟動數字經濟立法,《煙臺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公布施行。深化數字賦能。實施“個十百千萬兆”數字化轉型提升計劃,累計開通5G基站2.15萬個,5G用戶普及率達到76%。組織數字轉型“進區市、進園區、進企業”活動6期,完成數字化診斷288家,開展首席信息官培訓2期。萬華化學獲評國家“數字領航”示范項目。新增8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13家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2個省級數字園區,22個項目獲批全省首批數字經濟創新平臺,獲評全省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和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成效明顯市、成功爭創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提速綠色轉型,印發《煙臺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持續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新增國家綠色工廠8家、省級綠色工廠19家。道恩鈦業、恒邦冶煉獲評國家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實現我市能效“領跑者”零的突破。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加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關鍵一年。立足新起點,全市工信系統將深入落實全市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推進大會精神,深刻把握“三核引領”戰略定位,以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為牽引,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扎實推進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鏈條化發展,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展現工信擔當、貢獻更大力量。
一是聚力穩增長,穩住工業發展“基本盤”。樹立大運行理念,持續強化調度監測和分析預警,加力化解工業運行的新情況、新問題,全力保障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全力確保工業運行開門紅、步步穩、全年好,力爭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以上。
二是聚力強鏈群,塑強產業發展新優勢。持續深化產業鏈服務推進工作機制,聚鏈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六大行動,做優六大千億產業,積極培育壯大清潔能源、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創建一批全國、全省先進制造業集群。
三是聚力擴增量,夯實項目建設硬支撐。以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深入實施“千企技改、千企轉型”工程,突出抓好100個投資過億元重點技改項目、299個延鏈補鏈項目,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全力以赴推進萬華新一代電池材料產業園、南航科創智谷等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壯大工業增量。
四是聚力育企業,激發提級躍升新活力。加力實施企業倍增培育計劃,推動一批骨干企業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領航型鏈主企業。狠抓工業企業升規納統,年內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0家以上。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挖潛強基”行動,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新增專精特新、瞪羚、獨角獸企業150家以上,切實增強產業鏈細分領域主導能力。
五是聚力強創新,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實施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行動,高標準建設國家微納制造創新中心,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力爭年內新增省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0家以上,推廣“四首”產品35個以上,組織實施省級技術創新項目100項以上。認真落實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構建全鏈條綠色制造體系,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行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六是聚力促融合、打好數字轉型主動仗。深入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完善“整生產線-整車間-整工廠”智能化改造梯次培育機制,高水平建設“產業大腦”和智能工廠,通過開展供需對接、產融促進、巡回指導等方式,研發推出一批“小快輕準”數字化轉型產品,年內完成200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標桿項目,擴大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推動我市工業經濟提質升級。
謝謝大家!
主持人:
感謝張局長的全面介紹。
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名稱。請大家舉手示意我。
膠東在線記者提問:
綠色低碳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請問,圍繞工業領域綠色轉型,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

鄭書河: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全面推進綠色發展,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去年以來,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認真貫徹落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有關要求,制定出臺了《煙臺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煙臺市綠色工廠評價辦法》等文件,全面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扎實推進工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截至目前,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76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6家、綠色工業園區13家。山東恒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選國家級能效“領跑者”,實現了煙臺能效“領跑者”零的突破。
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工作職責,以綠色制造為主線、以節能降碳為目標、以循環利用為措施,扎實推進工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為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動能”。一是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培育。以爭創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為牽引,大力實施綠色制造突破行動,積極推進綠色制造體系梯次培育建設,打造綠色生產標桿示范企業。力爭年內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10家以上。加快構建綠色供應鏈,支持行業龍頭企業推廣實施綠色產品認證與標識體系,提升產業鏈整體綠色水平。深入推進綠色工業園區建設,構建園區內綠色產業鏈條,打造一批綠色工業園區。二是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碳。認真落實工業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實施能效、水效“領跑者”爭創活動,加快節能降碳技術和先進環保裝備推廣應用。強化節能診斷服務,依托“煙臺市綠色制造專家庫”,赴區市圍繞綠色制造、節能、循環化利用等進行專題輔導。三是提升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圍繞工業資源利用效率提升與工業綠色轉型需求,結合工業固廢和再生資源產業結構、空間分布特點,統籌構建跨產業協同、上下游協同、區域間協同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格局。2025年爭取入選山東省工業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基地(園區)1家以上。謝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提問:
當前,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請介紹一下,今年市工信局在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面有哪些考慮?

趙智強: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2025年,我們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深入實施“數個服務機構、雙十供給應用標桿、百家服務數商、千企首席信息官、萬企數字化轉型”“個十百千萬”數字化轉型提升計劃,為工業高質量發展插上“數字翅膀”。
一是開展數字化轉型培訓活動。推廣千企CIO(首席信息官)培訓工作,年內舉辦3場以上數字化轉型培訓交流會,邀請行業專家、重點企業分享數字化轉型專業知識和典型案例,著力解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想轉、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帶動全市萬家企業實施工業互聯網提升改造。
二是推動數字化轉型診斷服務。開展工業領域數字化診斷提升行動,對全市3000家規上工業企業建立數字化“一企一檔”,優選600家提升潛力大、意愿強烈的成長性企業,形成數字化診斷提升庫。推動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第三方評估咨詢機構等單位與企業合作,深入企業一線評估數字化基礎水平和企業經營管理現狀,為企業精準數字化改造奠定堅實基礎。
三是完善數字化轉型體系建設。發揮煙臺市數字經濟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用,為企業轉型的規劃編制、項目論證、技術評審、標準制定等提供咨詢服務。建立市級數字化轉型服務商資源池,夯實本地供給服務能力。圍繞基礎化學原料、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食品精深加工等行業,加大政策宣講、場景推介、供需對接力度,從點、線、面3個層次推動數字化轉型,持續開展面向供給側、需求側的服務和應用標桿評選,年內實施200個以上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項目,新增“產業大腦+晨星工廠”應用場景20個以上。
四是加大產業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實施六大行動 聚力鏈式發展 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的意見》,針對支持數字化轉型發展方面,我市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勵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應用和轉型升級。比如,對工業企業實施的投資50萬元以上的數字化轉型項目,最高獎補100萬元;對新獲評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最高獎補100萬元;全市重點產業鏈領域每年評選3-5個市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給予最高100萬元獎補,等等。謝謝!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問:
以“專精特新”企業為代表的優質企業群體,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請問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方面,今年將采取哪些措施?

劉悅敬: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優質中小企業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截至目前,我市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等各級各類優質企業總數突破4000家,專注主業、聚力創新、梯次成長的培育體系基本形成。2025年,我們將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播種”和優質中小企業“挖潛強基”行動,堅持以系統化、規范化和精準化開展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工作,全方位支持優質企業提檔升級、發展壯大。
一是深入實施梯次培育計劃。聚焦“9+N”產業和16條重點產業鏈,以在產品、技術、管理、模式等方面創新能力強、專注細分市場、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為培育對象,持續充實擴大優質企業培育庫,縱深推進“專精特新-單項冠軍-領航企業”優質企業梯次培育模式,對標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精準匹配扶持政策,全方位支持優質企業梯隊迭代升級。力爭年內新增專精特新、單項冠軍、瞪羚、獨角獸、創新型中小企業等優質企業400家以上。
二是推動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大力實施平臺突破提升專項行動,依托國家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創業輔導和發展支撐。加大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力度,宣傳推廣典型案例,引導各區市因地制宜,聚焦主導產業和特色優勢,暢通協作網絡,增強創新活力,深化開放合作,助推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著力實施產業鏈融鏈固鏈行動,力爭年內分層次、分領域開展供需、金融、創新、人才等各類融鏈固鏈對接活動200場以上,提高產業鏈關鍵環節配套能力,打造強鏈補鏈共同體。
三是支持中小企業智能化提升。引導優質中小企業用足用好國家和省市支持政策,積極參與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創建中,從小而美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做起,利用數智技術提升企業的生產、管理和服務效率,通過“人工智能+工業制造”“人工智能+生產設計”等推進智能工廠、數字車間建設,讓智能化成為優質中小企業的“標配”。
謝謝大家!
主持人:
感謝劉科長,提問環節就到這里。
各位記者朋友!
先進制造業是煙臺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興市之要,更是推動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希望大家充分發揮各自平臺的優勢,圍繞今天發布的內容,各展所長、創新思路,加強選題策劃,將我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亮點和成效宣傳好、報道好,為我市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如果大家還有其他需要采訪的內容,會后可以聯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給大家的聯系人。
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感謝四位發布人,謝謝記者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