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3月30日訊(記者 王競男 攝影 李剛)30日,龍口市豐儀店戰斗展覽館門前,舉行紀念豐儀店戰斗83周年儀式。濟南第一團“鋼八連”指戰員和豐儀店村父老鄉親及英烈后人,與53位抗日無名先烈畫像合拍“全家福”,共同緬懷先烈,傳承紅色精神。

一場戰斗犧牲53位抗日無名先烈 村民83載祭奠
1942年3月30日,八路軍山東縱隊5旅13團在豐儀店村南阻擊日寇時,發生了慘烈戰斗,13團“鋼八連”53名干部戰士壯烈犧牲,鄉親們參與打掃戰場、運送傷員和掩埋烈士。
從此以后,豐儀店村父老鄉親,將53位抗日無名先烈像親人一樣祭奠,一直持續至今。從清明獻花、十五送燈、春節供奉,到合拍“全家福”,豐儀店父老鄉親用83年的堅守緬懷先烈。

與抗日無名先烈拍“全家福” 老人身體不便也要來
龍口市豐儀店村黨支部書記慕泉欣介紹,2023年,工藝美術大師崔寧,被這段戰斗故事和紅色情懷感染,創作出《青春祭》,全村父老鄉親首次在龍口市烈士陵園與53位抗日無名先烈畫像拍攝“全家福”。
“今年的‘全家福’合影,我們把前排最好的位置留給了孩子們,希望他們在成長中銘記歷史。”慕泉欣說,“合影是豐儀店父老鄉親對烈士的告慰,我相信這種傳承精神會伴隨孩子們一生,‘全家福’的紀念形式也將一直延續。”

在拍攝“全家福”環節,村里唯一健在的豐儀店戰斗親歷者,93歲的慕香全老人,在村民幫助下也來到現場,雖然身體不便,但對于祭奠抗日無名先烈,老人說什么也要來。眾人攙扶著他顫顫巍巍坐在全村老少、部隊官兵中間,跟抗日無名先烈合影,老人腰板挺得很直,眼里滿是欣慰。

兩代軍人跨時空對話 續寫新時代軍民魚水情
抗日無名先烈生前所在部隊——濟南第一團“鋼八連”指戰員,專程到豐儀店村參加紀念活動,兩代軍人在戰斗發生地展開跨時空對話,他們帶領龍口市石良中學的學生們重訪戰斗發生地,在先輩們血染過的地方,敬取“忠魂土”,將安放于部隊連史館,永伴連隊成長。
“鋼八連”戰士王凱感慨地說:“先烈們用生命守護百姓,百姓用83年堅守祭奠英烈,這就是軍民魚水情的現代表達。”


儀式上,“鋼八連”將連隊戰旗、連隊信件贈予豐儀店戰斗展覽館。豐儀店戰斗時任“鋼八連”指導員王濟生之女王英,向村莊捐贈其父親生前撰寫的書籍,牢記戰斗歷史,踐行初心使命。“村民83年不間斷的守護令人動容,這些無名英雄應該被更多人知曉。”王英說。
紅色精神融入青山綠野 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路
紀念活動中,還來了一位特殊嘉賓,影視導演王立君,他被豐儀店村的父老鄉親所感動,專程來到村里,召開豐儀店村紅色傳承和“鋼八連”英雄故事(影視)研討會,希望將這群英雄人民的故事,搬上熒屏,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戰斗,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王立君說:“我們希望通過影視化的手法,讓英烈的拼刺刀精神與當地鄉親守護的故事永續流傳。”

活動現場,莊嚴與溫情相互交織。軍地代表敬獻花籃,以三碗酒祭英烈:一敬浩氣長存,二敬日月同輝,三敬千秋傳頌。龍口市潤新小學的少先隊員合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稚嫩的歌聲為83載紅色傳承注入了新生力量。

豐儀店村“抗戰先鋒路、綠水青山路、鄉村振興路”正式揭牌,三條承載歷史與未來的道路,將紅色精神傳承融入青山綠野,為鄉村振興鑄就精神之魂。

春來萬物生,村口老樹已吐新芽。隨著快門聲響,2025年“全家福”就此定格。豐儀店戰斗展覽館的墻面上,陳列著一張張新舊照片,這些照片串聯起村莊歲月——變的是村民面容,不變的是膠東大地對英烈的永恒追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