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產融合不再是一幅宏偉藍圖,而是實實在在的施工圖、路線圖。我相信,它已經從字面走進了報告會現場每個人的心里。”6月19日,武漢市“建設支點 當好龍頭”主題報告會“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專場報告會結束后,作為觀眾的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裝備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李升旋掩激動心情,表示將帶領團隊為支點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硬核科技扎堆展示創新活力
當天,會場內外都科技含量十足。會場外,東風猛士、芯擎科技、依瑞德、華威科、普宙科技、星紀魅族等企業展示了最新款的智能汽車、車規級芯片、腦機接口、機械手、無人機、AR眼鏡等一批科技“新物種”,吸引參會代表駐足觀摩體驗。會場內,來自湖北九峰山實驗室、長飛光纖、人福醫藥、武重集團、黑芝麻智能和武漢大學等創新主體的負責人則通過現場報告或視頻連線的方式介紹了自家的“尖板眼”技術成果。
在新長江傳媒大廈辦公的公司職員劉女士路過展區,興致勃勃地試戴了AR眼鏡然后又試駕猛士917越野電動汽車。她興奮地說,企業把這些高科技產品搬到了報告會現場,拉近了普通人對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感性認識。

企業代表在報告會外場展示區體驗科技產品。記者彭年攝
“透過這些硬核科技產品,我看到了武漢制造業的強大實力。而大咖嘉賓的演講讓我深入了解到武漢通過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創新的有效路徑。”“城市觀察團”成員、湖北工業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大一學生李沛熙說,報告會好比一扇窗口,讓她看到了武漢工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武漢之“重”吸引人才聚漢
“眼下正是畢業季,武漢是‘大學之城’‘創新之城’,您有什么話想對這些追夢的年輕人說的?武漢發展新質生產力,應如何發揮好年輕人的作用?”報告會現場,央視網湖北負責人曾偉龍作為“城市觀察團”成員參與互動環節,向作主旨報告的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李世濤提出一個關于年輕人的問題,得到充滿溫情的回答。
“我對李世濤局長提到的三個關鍵詞‘友好’‘夢想’‘寬容’印象深刻。”曾偉龍說,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離不開人才,尤其是軟件、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風口產業都可以說是“年輕人的事業”,更需要大批敢想敢干的青年人才。武漢是科教重鎮,應當也能夠將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人才將為武漢在支點建設中當好龍頭、走在前列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策源力和產業競爭力。

“城市觀察團”成員、央視網湖北負責人曾偉龍向報告人、市經信局局長李世濤提問。記者彭年攝
當天,武漢安湃光電有限公司作為武漢優勢產業的代表性企業出現在報告會的視頻連線環節中。該公司總經理孫昊騁坐在臺下認真聆聽嘉賓報告。會后,他向記者透露,包括他在內的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8位博士創立安湃光電,正是武漢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生動案例。公司成立不到3年,得到了省市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前不久,安湃光電研發的薄膜鈮酸鋰3.2T光芯片亮相全球光通信展,受到業界廣泛關注。他認為武漢寬容失敗、允許試錯的營商環境有利于年輕人創新創業,大學畢業生只要選準賽道、持之以恒,留在武漢發展就有發光的機會。
產業一線向支點建設聚焦聚力
當天的報告會全程高燃,引發現場產業界和市直單位黨員干部的熱烈反響。
會后,中國兵器青年科技帶頭人、武漢重型機床集團有限公司裝備技術研究院楊應虎表示,參加本次“建設支點 當好龍頭”主題報告會,既觀摩了硬核科技產品,又聆聽了行業主管部門負責人和各位優秀企業家的精彩演講,倍感振奮,深感自豪。

企業代表認真聆聽報告。記者彭年攝
他認為,報告聚焦科技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正是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本次大會政策信號清晰,更加堅定了我們持續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投入的信心;同時為我們指明了深度融合、需求導向的具體路徑,讓技術攻關更加精準發力。作為工業母機領域重點制造企業,我們深刻感受到 “龍頭” 二字背后的責任擔當。未來,武重將繼續依托產業鏈優勢,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著力突破行業共性難題,同時加快智能機床研制,布局戰新產業新賽道,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鏈協同發展,以實際行動踐行 “三個優勢轉化”,在支點建設中貢獻武重力量。
市經信局一位青年干部說,當前,武漢市大力弘揚三大精神,奮力建成支點。報告會上,嘉賓們的演講全景式勾勒了武漢產業發展的路徑和成就,尤其是行業領軍企業的奮斗歷程充分體現了自立自強、勇于創新、實干為先的企業家精神。“這是‘三大精神’在產業界的生動詮釋,讓我備受鼓舞也深感責任在肩。下一步,我將全面提升能力素質,立足本職崗位,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需,當好企業的陪跑人、合伙人和娘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