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21日訊 國內心律失常領域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學術會議——第23屆心房顫動國際會議,日前在大連圓滿落幕。會議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辦,特邀了十余位國際頂尖專家蒞臨,匯聚了數千國內心血管領域專家學者,開設了“心房顫動國際論壇”“‘一帶一路’房顫論壇”“中國房顫RCT研究專題論壇”等特色論壇,同步進行一百家手術演示及全國直播,共同探索提升房顫綜合管理水平的有效路徑。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內二科初紅霞主任在本次高規格學術會議上分享了“全院房顫患者管理實踐”的課題,引發同行廣泛關注和高度認可。

在這場匯聚前沿智慧的專題會上,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馬長生教授致辭,他提出,房顫全院管理工作需要心律失常醫生整合行政科室、醫技科室等多學科共同參與,實現全院房顫患者的全程規范管理,這也是“健康中國2030”對專科能力建設的基本要求。
作為煙威地區房顫診療領域的領軍專家,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內科初紅霞主任結合自身二十余年的臨床經驗,精準對接政策導向,分享了煙臺毓璜頂醫院"全院聯動、全流程覆蓋"的房顫管理模式,系統介紹了煙臺毓璜頂醫院如何打破學科壁壘,高效整合多學科力量,構建覆蓋院內的房顫患者一體化管理網絡。內容涵蓋早期篩查、多學科診療、規范化治療、長期隨訪四大核心環節,其中“虛擬病房”、“智慧病房”、“全院一張網”等概念引發參會者強烈共鳴,獨特的創新模式為同行提供了極具借鑒意義的“實戰藍圖”,其創新性與可操作性贏得了全場同仁的高度關注。

"煙臺毓璜頂醫院的實踐經驗符合'全專結合、上下聯動'的房顫管理趨勢,尤其適合基層推廣,值得全國同行學習借鑒。"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薛玉梅教授作為初主任講題的主持人,對初紅霞的講課內容給予了高度評價。
“既往房顫患者的管理只局限于心內科,人力場景有限,初主任的分享既有理論高度,又有落地實操性,為我們開展房顫管理提供了清晰思路。通過多學科協作可望有效彌補這一短板。"來自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醫院的心內科常醫生說。
“煙臺毓璜頂醫院‘房顫中心'已經制定完善的管理細則,建立了房顫患者數據庫,院內通過虛擬病房來進行房顫患者管理,院外以人工智能電話隨訪等方式,定期提醒患者復查、調整藥物,并提供康復指導,已成為膠東地區房顫患者的福祉。”初紅霞表示。

